主義還是學術? 冷戰時期美台互動與胡適紀念館的形塑

曾苡*

*Corresponding author for this work

Research output: Book Chapters | Papers 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Book ChapterResearchpeer-review

Abstract

1962 年,胡適於中央研究院院長任上溘然長逝。如何紀念胡適,是否修建胡適紀念館,成為遺孀江冬秀、中央研究院乃至美國非政府組織各派力量的最大爭端,甚至造成八十人連署「搶救胡適紀念館」的巨大聲浪。同年,繼任王世杰院長被迫決定,將南港中央研究院的胡適舊居改建成供陳列、紀念之用途的胡適紀念館。美國史塔基金會的贊助意外塑造了美國在台灣的文化冷戰聖地,胡適紀念館成為反共抗暴資料的影印、發行與宣傳之地。美國前副總統尼克森先生及國會議員等人常向紀念館索取胡適的重要講演文字,如<史達林世界陰謀底下的中國>、<大陸抗暴運動>及<主戰場在亞洲問答>等三篇,胡夫人江冬秀策劃胡適紀念館委員會提案,編印中英文對照小冊子,由紀念館代為發行、以廣流傳。1980-1990年代,胡適紀念館出現經費不足,慘淡經營的窘境,《中央日報》甚至以「此地空遺黃鶴樓」做比喻。胡適被美國人忽視,也被台灣人遺忘。胡適紀念館最終在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動議下,轉型為歷史研究之學術機構,改隸屬近代史研究所,回歸學術研究場域的本真軌道。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海洋亞洲的想像 : 全球化與去全球化
Editors 劉健宇, 李新元, 白偉權, 孔德維
Publisher秀威資訊
Pages498-514
Number of pages17
ISBN (Print)9786267346549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Apr 2024

Bibliographical note

本文為嶺南大學研究生院學生主導研究計劃的研究成果(This research has been supported by the ), 謹向嶺南大學研究生院慷慨資助致以謝忱。

Funding

Student-Led Research Programme of the School of Graduate Studies, Lingnan University, Hong Kong

Keywords

  • 胡適紀念館、台灣、文化冷戰、紀念政治、史塔基金會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