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人死化鬼是對死亡的一種反思──以「鬼」的方式繼續「存在」,總比灰飛煙滅,較能安慰人心。唐代人鬼婚戀中,便傳遞了靈魂不滅;人間和鬼域也可互通、互動的訊息。這類小說,往往以托幻方式,「治療」悼亡者、在世者面對至親離世的巨大傷痛。〈許至雍〉和〈韋氏子〉兩篇,便透過接觸巫術、巫舞等招魂方式,招來亡妻、亡妓之幽魂,以慰藉在世的鰥夫。此外,將亡者視為「存活」於他界,在生者將來也會與亡人及族人共聚泉下,乃是對死亡一種較為「積極」及美好的寄託。〈唐晅〉和〈唐儉〉中,便反映了主人公對宗族的重視,以及希冀與族人在泉下相聚的思想。祖墳與祔葬的喪葬方式,亦反映了這種重視宗族的觀念。人鬼婚戀,不單為在世者提供心理「治療」式的撫慰,另一方面,亦顯示了人間與鬼界的交感、互動。他界的幽冥,往往制衡著陽世人的行為。〈李佐文〉一篇,亡夫在幽冥中,因妻子決定再醮,而深感不快,加上亡女的「鬼夜哭」,便在瞬間改變了寡婦再適的決定──婦人從此折節守節。由此可見他界左右陽世的力量。唐代人鬼婚戀中,就以招魂、幽域及交感,透露了時人相信靈魂及人、鬼二界交感、互動的思想。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Pages (from-to) | 1-34 |
Number of pages | 34 |
Journal |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 |
Volume | 22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1 Mar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