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儘管社會上不斷要求考評局在現行的「香港中學文憑試」(DSE)中設立「中文作為第二語言」(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科目,以切合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語文程度及需要,政府仍然持拖延態度,使討論多時的政策不能出台。另一面,被指派專門為少數族裔學生提供中學教育的「指定學校」(designated schools) 卻面臨怎樣從教導切身的日常用語,到將其中文程度提升,以應付他們視為「陪跑」的公開試。面對政府漠視少數族裔需要的單一文化 (mono-cultural) 制度盲點,指定學校要怎樣自發研設教材,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應付日常生活需要的廣東語,同時又要提升其中文水平達至公開考試程度,本文試以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 (百老匯分校) 所研設的一套「中文教材套」為例子,分析其怎樣從中文及通識課程策劃言說非華裔的中文教育/作為第二語言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實踐之餘,加強少數族裔學生的混雜性 (hybrid) 身份認同,並及文化融合 (cultural integration) 意識。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粵語的政治:香港粤語的異質與多元 |
Publisher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
Pages | 133-151 |
Number of pages | 19 |
ISBN (Print) | 9789629965891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1 Jan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