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中的贾平凹和阿城

许子东

Research output: Journal PublicationsJournal Article (refereed)peer-review

Abstract

1985年前后出现的“寻根文学”,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有着很特殊的转折意义。因为在20世纪五十年代后(或者说是在1942年后),中国作家逐渐丧失了用自己的文学干预社会政治的权利,也逐渐丧失了在文学中讨论文化课题并探索文学形式的兴趣。“文革”后的“伤痕文学”,标志前一种以文学干预社会政治的三十年代传统的局部恢复(于是出现了“新时期文学”这个过于乐观的概念)。但真正文学意义上的新局面是直到1985年才出现的。不少学者(如李陀等)后来都认为1984年11月在杭州128陆军疗养院所召开的一次小型文学讨论会,是导致“寻根文学”出现的重要契机。(1)一些后来成为“寻根派”主力的作家如阿城、韩少功、王安忆、郑万隆、李杭育等都是这次会议上的活跃的发言者。有份与会的一些青年评论家如吴亮、黄子平、许子东、陈思和、蔡翔、季红真等后来也都介入了有关“寻根文学”的批评。1985年后的诸多热门话题,比如“语言”问题、相对主义、道与禅(文化传统)、现代主义等,都在会上有所涉及。只是讨论者并不曾意识到,他们当时探索的问题探讨的作品,会成为“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最重要的文学现象。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implified)
Pages (from-to)9-14
Number of pages6
Journal文藝爭鳴
Volume2014
Issue number11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Nov 2014

Keywords

  • 賈平凹
  • 文學
  • 作家
  • 阿城
  • 商州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