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Simplified)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六輯): 中國文論的史與用 |
Publisher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Pages | 223-237 |
Number of pages | 15 |
ISBN (Print) | 9787561761120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1 Aug 2008 |
Cite this
}
小議太史公"筆法" : 以《史記‧外戚世家》為例. / 汪春泓.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六輯): 中國文論的史與用.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8. p. 223-237.Research output: Book Chapters | Papers 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 › Book Chapter › Research › peer-review
TY - CHAP
T1 - 小議太史公"筆法" : 以《史記‧外戚世家》為例
AU - 汪春泓, null
PY - 2008/8/1
Y1 - 2008/8/1
N2 - 孔子“春秋筆法”開中國“敘事”學研究之先河,在一個“六經皆史”(章學誠語)的國度,關於史家如何處理史料、敘述歷史的探討形成了一個悠久的傳統。而司馬遷以其輝煌成就,在“敘事”學史上奠定了里程碑的地位。後世文章家無不推崇太史公“筆法”,譬如唐宋八大家乃清代桐城派都從中汲取滋養,《史記》深遠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但若要金針度人,在作者本人也很難做到,後世研究者的評論,有時更不免以蠡測海,甚至隔靴搔癢。客觀地講,諸如桐城派“義法”之類理論雖作為文章寫作的一般規範,還是不容完全否定的。但是太史公“筆法”卻包含着“義法”所能和所不能檃括的兩個部分,此在《史記‧外戚世家》中恰可以得到印證。
AB - 孔子“春秋筆法”開中國“敘事”學研究之先河,在一個“六經皆史”(章學誠語)的國度,關於史家如何處理史料、敘述歷史的探討形成了一個悠久的傳統。而司馬遷以其輝煌成就,在“敘事”學史上奠定了里程碑的地位。後世文章家無不推崇太史公“筆法”,譬如唐宋八大家乃清代桐城派都從中汲取滋養,《史記》深遠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但若要金針度人,在作者本人也很難做到,後世研究者的評論,有時更不免以蠡測海,甚至隔靴搔癢。客觀地講,諸如桐城派“義法”之類理論雖作為文章寫作的一般規範,還是不容完全否定的。但是太史公“筆法”卻包含着“義法”所能和所不能檃括的兩個部分,此在《史記‧外戚世家》中恰可以得到印證。
UR - http://commons.ln.edu.hk/sw_master/1086
M3 - Book Chapter
SN - 9787561761120
SP - 223
EP - 237
BT - 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六輯): 中國文論的史與用
PB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