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劉師培曾以八個字概括廖平的學術專長,即「長於《春秋》,善說禮制」。現在研究廖平經學的人,通常都會引用這句話。但據蒙文通所言,廖平的「獨造之學」,在於「會通三《傳》」以明《春秋》。他不但曉然於今古禮制之辨,更嘗試擺脫今古學的局限,直探孔子之學。因此,蒙文通說:「其(廖平)發明兩漢學之功,人知之;其破棄今古,直入周秦,人未有能知者。」廖平以《穀梁傳》的禮制為主,《左傳》及《公羊傳》為輔,將三者融會貫通,藉以闡發《春秋》的意蘊。在《穀梁春秋經傳古義疏》、《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春秋左氏古經說義疏》、《春秋三傳折中》裏,廖平曾借具體事例反覆申明此意。上列數書,計其成書年代,從1884年一直到1917年,歷三十多年。其間,廖平經學經過五變,但會通三《傳》之意,卻始終不變。
廖平其中兩則云:
《左氏》、《公羊》與《傳》同說一經,不須求異。唯漢以後,久已別行,今既別解《公羊》、《左氏》,三《傳》各立門戶,不取苛同,務就本《傳》立說。然義本相同,後來誤解,因致歧出者,則必化其畛域,以期宏通。 三《傳》言禮制者,每《傳》多各言一隅,必須合考三家,方成完說。許、鄭訐爭皆失此旨。今于三《傳》禮制異同處,據參差互見諸例以說之,務使彼此相發,互文見義,合于禮意為主,不敢輕事杵擊,動成齟齬。
後來《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亦云:
按: 三《傳》禮多異,而以外言在外猶不可,在內則更不可言,異同互見,先師各執一解,則失經傳本意。如本《傳》于外為非禮,《左傳》為外禮也,說者因岐而異之。攷《穀梁》云則備二傳之文,始知解傳,當得言外之意,不可拘于文字,舉此一經立例,其餘皆仿此。
廖平認為,三《傳》傳禮,各言一隅,必須互相發明,會通其義,方成完說。而在《春秋》所記諸事中,以《穀梁》所說「築王姬之館于外」之意最能體現其義例之所在,所以廖平就借此事立例。本文所論,旨在評論廖平之說,以就正於大雅方家。
廖平其中兩則云:
《左氏》、《公羊》與《傳》同說一經,不須求異。唯漢以後,久已別行,今既別解《公羊》、《左氏》,三《傳》各立門戶,不取苛同,務就本《傳》立說。然義本相同,後來誤解,因致歧出者,則必化其畛域,以期宏通。 三《傳》言禮制者,每《傳》多各言一隅,必須合考三家,方成完說。許、鄭訐爭皆失此旨。今于三《傳》禮制異同處,據參差互見諸例以說之,務使彼此相發,互文見義,合于禮意為主,不敢輕事杵擊,動成齟齬。
後來《公羊春秋經傳驗推補證》亦云:
按: 三《傳》禮多異,而以外言在外猶不可,在內則更不可言,異同互見,先師各執一解,則失經傳本意。如本《傳》于外為非禮,《左傳》為外禮也,說者因岐而異之。攷《穀梁》云則備二傳之文,始知解傳,當得言外之意,不可拘于文字,舉此一經立例,其餘皆仿此。
廖平認為,三《傳》傳禮,各言一隅,必須互相發明,會通其義,方成完說。而在《春秋》所記諸事中,以《穀梁》所說「築王姬之館于外」之意最能體現其義例之所在,所以廖平就借此事立例。本文所論,旨在評論廖平之說,以就正於大雅方家。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Pages (from-to) | 87-110 |
Number of pages | 24 |
Journal | 經學研究集刊 |
Volume | 3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1 Oct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