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然惆悵,但知道自己已歸根的成為公民」: 香港三十至五十年代詩及電影中的「本土意識」

游靜

Research output: Book Chapters | Papers in Conference ProceedingsBook ChapterCommunication

Abstract

八十年化及以後的港人主流價值觀,經常被統稱為「獅子山下精神」。過去的學者一般傾向把香港本土意識的崛起, 「獅子山下精神」的形塑追溯至六十年代初末到七十年代, 而六十年代以前則通常被指為南來人口無法或企圖適應香港, 心懷祖國的過渡期,如三十至五十年代在香港創作的作家, 一般被稱為「南來作家」, 隱含他們對香港欠缺安全感, 不算是「香港作家」。本文嘗試探討三十至五十年代香港文化文本中呈現的, 當時社會的一些- 我認為同樣是「紮根」香港, 以香港作為想像共同體的 - 集體思考與感情, 跟「獅子山下精神」不盡相同甚至矛盾, 從而企圖重新想像香港文化中的一止版被歷史斷裂化了, 地下化了的聲音, 如何被排除在「香港本土」以外。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Traditional)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念念不忘 : 第十屆香港文學節研討會論稿匯編 = Feeling nostalgic
Place of Publication香港
Publisher香港公共圖書館
Pages149-163
ISBN (Print)9789628899340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2015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