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詩六義」的「賦」絕非「直言之」之意,而是基於「隱」的觀念或手法的一個概念。《詩經》中的確有「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方法,但當時並不叫做「賦」, 而是叫做「直」。詩的「六義」講的是詩歌的六種功能,而不是某些修辭手段和某些詩體的混雜物。上博簡《孔子詩論》「詩亡隱志」之說, 實際是針對古時的「詩有隱志」之觀念而發,但二者並不封立,它們分別是從表達論和理解掄的角度來立論的。「隱」不但跟當時
藉為「讔」的一種文體有關,而且跟《詩經》的「風」「賦」「比」「興」都有關,也跟楚辭、漢賦、寓言等各類文體有關 。更深層次的「隱」涉及《春秋》之微言大義和《周易》之探賾索隱。
藉為「讔」的一種文體有關,而且跟《詩經》的「風」「賦」「比」「興」都有關,也跟楚辭、漢賦、寓言等各類文體有關 。更深層次的「隱」涉及《春秋》之微言大義和《周易》之探賾索隱。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Hong Kong)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古籍新詮 : 先秦兩漢文獻論集 |
Editors | 何志華, 沈培, 潘銘基, 張錦少 |
Publisher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
Pages | 57-76 |
ISBN (Print) | 9789887526506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Nov 2020 |
Keywords
- 賦
- 直
- 隱
- 詩六義
- 孔子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