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紫釵記》(1957) 改編自唐蔣防〈霍小玉傳〉和明湯顯祖 (1550-1616)《紫釵記》。改編過程中,劇作家唐滌生心中自有一羣隱在觀眾 (implied audience) 作爲對象,影響著劇作家對前文本的處理和對改編角色的塑造。粵劇《紫釵記》中的李益,已非「痴負型」(痴心女子負心漢)〈霍小玉傳〉中「負心李益」。可以說,比湯顯祖《紫釵記》中,(韋夏卿說)「言來語去,盡屬模糊」(第四十二齣〈婉拒強婚〉,對感情遲疑不決的「猶豫李益」,來得更堅決。粵劇《紫釵記》中的李益,就是位「情中聖李益」。劇作家對改編角色的「再創造」,顚覆了前文本,成爲一種「創造性背叛」(creative treason 見 R. Escarpit, Sociology of Literature)。 任劍輝飾演的「情中聖李益」,就劇作家以「隠在觀衆」爲對象,爲演員「因人度戲」的角色。粵劇《紫釵記》中的李益,就是位「人間少見情中聖」(黄衫客語,第六場〈花前遇俠〉)。他可以爲拒強婚,不惜生命:殉情呑釵 (第五場〈呑釵拒婚〉),十分壯烈。對小玉疑似負心漢之責,李益則表示了鮮明的立場 :「權勢盡看輕,只知愛情重」(第七場〈劍合釵圓〉)。「情中聖李益」,從觀衆接受 (reception) 而言,是受當時觀衆接受和喜愛的。從歷史接受而言,不向權貴折腰,拒攀龍附鳳的節義,亦爲後世觀衆所接受。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13 Jan 2013 |
Event | 2013紀念任劍輝女士 (1913-1989) 百年誕辰粵劇藝術國際研討會 -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 Hong Kong Duration: 12 Jan 2013 → 13 Jan 2013 https://yamkimfai2013.wixsite.com/seminar |
Conference
Conference | 2013紀念任劍輝女士 (1913-1989) 百年誕辰粵劇藝術國際研討會 |
---|---|
Country/Territory | Hong Kong |
City | 香港 |
Period | 12/01/13 → 13/01/13 |
Internet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