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戰國時期的「詩教」與「樂教」,有學者相信兩者無關,又有學者視之為等同,還有學者認為它們於春秋時開始分化,而「詩教」取得「獨盛」的地位,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見及此,本文將以戰國楚簡資料為主,配合其他戰國時儒家文獻之論述,釐清「詩教」與「樂教」的關係既非完全無關,亦非完全等同,至於它們在戰國時之情況與地位,則以「詩教」明顯較「樂教」得到更大的重視,但「樂教」從來也沒有被儒家學者放棄過,反而屢見「詩教」與「樂教」並舉,可知「詩教『獨盛』」說有待商榷。本文最後從上古時期詩樂一體的現象、孔子整理古籍的工作、孔子及儒家學者教育的理念、「《詩》無達詁」的詮釋傾向四個角度,分析「詩教『獨盛』」誤解出現之成因。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Pages (from-to) | 165-229 |
Number of pages | 65 |
Journal | 新亞學報 |
Volume | 33 |
DOIs |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Aug 2016 |
Externally published | Y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