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英華青年》是1914年英華書院復校後的學生報,由校內的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出版。現知見的《英華青年》共四期,出版年份分別為1919年、1924年、1926年、1930年,在這前後十年間,恰恰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國民軍北伐、全國統一等重大歷史事件發生的時期,而中國正受到列強的威脅,這數期《英華青年》的內容轉變,充分反映了這段時期的歷史變化;作為香港文學的早期刊物,《英華青年》近來已開始受到學者的注意。袁良駿在香港文學發表了〈《英華青年》與香港新小說的萌芽--香港小說史第一章〉,認為《英華青年》所刊登的五篇白話小說(鄧傑超〈父親之賜〉、譚劍卿的〈偉影〉、黎利尹的〈一個學徒〉、沈錫瑚的〈悔〉和〈既往不咎〉是香港新小說的萌芽和良好開端,為香港文學萌芽的課題,提出了一個新的看法。其後袁氏編寫《香港小說史》,把第一章第三節定為「五四影響下的《英華青年》和香港新小說的萌芽」,重申了相同的觀點。另外,陳智德對李心若(1812-1982)的新詩作了研究,而李心若為英華書院的學生,其早期詩作〈秋雨迷濛〉正正發表在《英華青年》。袁氏和陳氏分別探討了《英華青年》中小說和新詩,可見《英華青年》漸受重視。本文試從知見的《英華青年》目錄,以及幾篇散文作品的分析,以見《英華青年》文風的演變,並以此窺探早期香港文學變化的幾點特色。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 |
Publisher | 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
Pages | 3-16 |
Number of pages | 14 |
ISBN (Print) | 9789881961914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1 Jan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