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文從《浮城誌異》編選的原則,以討論選本的局限。上述的《香港短篇小說選(五十年代)》以年代為編選方向,並「偏重於具有認識價值和美感作用」的作品,但編者卻沒有就「認識價值和美感作用」多作說明。《浮城誌異──香港小說新選》標明「新」「異」,且出版時間正是「歷史的過渡時期」,或由此構成局限。本文無意提出其他編選的原則,但本文希望提出的是:若有更多不同的選本出現,對於香港文學的研究,相信可以把由於視點的不同引致的差距拉近,達到更進一步的溝通的目的。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香港文學研討會 |
Publisher | 嶺南學院 |
Pages | 8.1-8.13 |
Number of pages | 13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1 Jan 19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