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思极恐的爱情故事 : 重读巴金的《家》

许子东

Research output: Journal PublicationsReview articleBook review

Abstract

巴金的《家》,是 20 世纪中国销量最高的小说之一。1931—1932 年在《时报》连载时题名为《激流》,读者反应并不强烈,还差点被报社“腰斩”。1933 年开明书店出版单行本后,迅速出名。吴福辉认为看报纸连载和读单行本的是两类不同的读者,前者是都市市民,后者是青年学生。这是很精到的观察。市民或是已经妥协了的觉新们,现坐在茶楼看报纸连载,希望看各种八卦或白日梦;学生还是觉慧的同党,一腔热血无处奔涌。说明报刊与学校这两个现代文学接触社会的不同途径,既反映不同读者需求,也影响作家选择倾向 - 从李伯元、张恨水到金庸,报人作家更注意市民销量,鲁迅等“兼职教授”更在意对学生的影响。巴金后来可能是唯一依靠版税稿费生活的作家。《家》在 1949 年以前就出了三十几版。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各种《家》的版本累计印刷 90 次,总数 437 万。再加上 1982 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巴金选集》,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1993 年出过繁体版本。总之《家》和《红楼梦》一样,是历来印数比较多的中国小说(20 世纪 50 年代《红岩》等作品,也销量巨大,但有指定教材、政府推荐等因素存在)。

数据虽不敢肯定,但是说《家》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读者最多的小说之一,应该没有问题。问题是,为什么后来一代代中国的青年读者都喜欢《家》?他们在里边读到了什么?另外,在什么意义上,《家》这个书名,可以和早一些的《药》,以及将近 20 世纪末的《活着》一样,
有可能概括 20 世纪小说里的中国故事?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Simplified)
Pages (from-to)54-58
Journal名作欣賞
Volume2021
Issue number5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May 2021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