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香港管樂史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contribution: The Forgotten History of Wind Bands in Hong Kong

連家駿*

*Corresponding author for this work

Research output: Scholarly Books | Reports | Literary WorksBook (Author)peer-review

Abstract

管樂,是首種傳入香港的西樂,在香港開埠時,便以軍樂形式來到香港,從此落地生根,蓬勃發展,在香港的音樂歷史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社會對管樂團的重視卻遠遠低於管弦樂團,以致在研究或社會上都會被忽視。

本書從歷史的角度,詳細記述管樂由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至現在一百八十多年的發展,是首本完整而有系統地剖析香港及周邊地區管樂歷史的書籍。作者把這段歷史分為啟蒙時代、轉變時代及當代三大部分,並加入嶺南地區和南洋與香港管樂發展關係的部分,記錄不同時代的重要管樂團,並且仔細闡述社會和管樂的關係,包括政府、社區、學校對管樂的看法,同時觀察香港政治、文化政策、青年政策、教學方針等對管樂發展的影響,以小觀大,展現香港西洋音樂歷史的轉變。作者亦專訪了多位管樂界重要人物,以大量第一手資料及圖片,呈現香港管樂的歷史圖像。最後希望藉着探討本地管樂發展的難處和期望, 為日後管樂的發展管理、演奏及研究,提供不同的思考 角度,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
Translated title of the contributionThe Forgotten History of Wind Bands in Hong Kong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Hong Kong)
Place of PublicationHong Kong
Publisher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ISBN (Print)9789629376857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9 Feb 2024
Externally publishedYes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