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通訓定聲與古音

Research output: Journal PublicationsJournal Article (refereed)peer-review

Abstract

清代(1644-1911)學者對古音的研究,取得空前的成就。就古韵分部來說,由顧炎武(1613-1682)提出古韵十部開始,再經江永(1681-1762)、戴震(1723-1777)、段玉裁(1735-1815)、王念孫(1744-1832)、孔廣森(1752-1786)、江有誥(?-1851)等人的努力,才得出與事實距離較近的古韵分部。在聲母的研究上,錢大昕(1728-1804)的貢獻最大,他提出「古無輕唇音」、「古無舌上音」,是很重要的發現。除此之外,陰陽入相配說、陰陽對轉說、同聲必同部說等等,也都是有創見的發現,很有助於古音的探究。 在這些基礎上,清人提出「讀九經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治經莫重于得義,得義莫切于得音」的主張,事實上,因聲求義是清儒一致的治學傾向,這包括假借、語源等研究。王念孫的《廣雅疏證》、王引之(1766-1834)的《經義述聞》、郝懿行(1757-1825)的《爾雅義疏》、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朱駿聲(1788-1858)的《說文通訓定聲》(下或簡稱《通訓定聲》),都是這方面的具體實踐。本文的寫作,就是要探討《通訓定聲》與古音有直接相關的部分。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Pages (from-to)28-33
Number of pages6
Journal文苑
Volume2
Publication statusPublished - 1 Jan 1993

Cit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