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從跨文化交流的視角出發,原則上異化翻譯是值得肯定的,因可使譯者可能進行的干預和操縱降至最低程度,從而促成譯文讀者"直接地"體驗原作的"真實"形式。其結果不言自明:重大的誤解和誤譯的機會大為減少。但是,如果出現認知偏差或對其處理不當,異化翻譯也會導致邯鄲學步,造成譯文表述荒謬,乃至喪失意義。要化解歸化與異化之間曠日持久之爭,可另辟新徑,將文化流散這一概念引入翻譯研究。無論是施萊爾馬赫將譯文讀者"放逐異域"的主張,還是韋努蒂具濃重政治色彩的論述——反對根植并且濫觴于"英美文化"的"隱形"翻譯策略,均未能給予異化翻譯充分和令人信服的理論解釋。與翻譯相關的文化流散,意味著對文化身份的反思,并且使翻譯轉向到離散語域,以分析和解決源語與目的語文本之間缺乏聯系的問題。所用的方法是:在策略上重新定位目的語讀者的文化家園,從而避免使作為復制品的譯作對原文的豐富性和復雜性大打折扣;譯作反應的不僅是原作的本質屬性,更重要的是其異域特質。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Simplified) |
---|---|
Pages (from-to) | 3-10 |
Number of pages | 8 |
Journal | 中國翻譯 |
Volume | 2006 |
Issue number | 1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1 Jan 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