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復活》(Resurrection, 1899) 是俄國作家托爾斯泰 (Leo Tolstoy, 1828-1910) 最後一本長篇小說,故事講述農村少女出身的卡捷琳娜.米哈伊洛娃.瑪斯洛娃給兩個地主姊妹領養為僕人,教她讀書寫字。16歲那年,地主的侄兒德米特裡.伊萬諾維奇.聶赫留道夫短暫到訪,與瑪斯洛娃談戀愛,後聶赫留道夫引誘瑪斯洛娃發生關係。瑪斯洛娃其後懷孕,被趕離大屋。嬰兒不幸夭亡後,她當上妓女。過了幾年,當瑪斯洛娃26歲的時候被關進監獄,因為她被錯認為殺害了一個客人。在審訊期間,沉醉在上流社會生活的聶赫留道夫是陪審員,重遇瑪斯洛娃後揭開封塵的往事,他希望可以幫她解困。他接觸了在監獄生活的囚犯後,年少時對公義的理念開始復活,真實地反思不公的體制及自己作為地主的身份。瑪斯洛娃與反對沙皇的政治犯一起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深受他們的理念影響,聶赫留道夫也盡能力陪伴她上路。然而,最後瑪斯洛娃選擇與政治犯弗拉基米爾.伊萬諾維奇.西蒙森一起,而聶赫留道夫只能放棄與瑪斯洛娃復合的願望。小說在聶赫留道夫閱讀福音反思人生公義而完結。
香港電影真的有不少「估你唔到」的事情,這包括本文要討論小說《復活》的跨文化改編。1980及19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相比於五、六十年代,這期間的文學改編不多,有的都是流行文學作品,例如亦舒、李碧華和金庸等的小說,這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商業電影改編流行小說。然而,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社會氣氛和文化脈絡,香港電影也不例外,隨著變幻不定的氣候而改變,如果我們認為今天香港電影側重社會議題,一改之前重商業考慮的作風,那麼四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又因著不同的社會情況,有不同的面貌,呈現另一種的社會性電影。已故香港電影硏究者吳旲稱1946至1950年的香港電影為「亂世電影」,而就在這段「亂世」中,香港電影改編了兩次《復活》,用現在的角度看,很難想像這樣嚴肅的小說與商業電影扯上關係,但「估你唔到」的事情確實發生了。
香港電影真的有不少「估你唔到」的事情,這包括本文要討論小說《復活》的跨文化改編。1980及1990年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相比於五、六十年代,這期間的文學改編不多,有的都是流行文學作品,例如亦舒、李碧華和金庸等的小說,這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商業電影改編流行小說。然而,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社會氣氛和文化脈絡,香港電影也不例外,隨著變幻不定的氣候而改變,如果我們認為今天香港電影側重社會議題,一改之前重商業考慮的作風,那麼四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又因著不同的社會情況,有不同的面貌,呈現另一種的社會性電影。已故香港電影硏究者吳旲稱1946至1950年的香港電影為「亂世電影」,而就在這段「亂世」中,香港電影改編了兩次《復活》,用現在的角度看,很難想像這樣嚴肅的小說與商業電影扯上關係,但「估你唔到」的事情確實發生了。
Original language | Chinese (Traditional) |
---|---|
Title of host publication | 探索1930至1940年代香港電影 - 下篇 : 類型.地域.文化 |
Editors | 郭靜寧, 吳君玉 |
Publisher | 香港電影資料館 Hong Kong Film Archive |
Pages | 370-381 |
Number of pages | 12 |
ISBN (Print) | 9789628050765 |
Publication status | Published - May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