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意識形態與話語 : 中國 1895-1911 年文學翻譯研究

  • 王曉元

Student thesis: PhD Thesis (Lingnan)

Abstract

1895-1911 年这一时期,是中国翻译史上第三次翻译高潮。现有的中国翻译史研究成果,由于受到各自的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者自身的局限,均未能对这一断代史进行充分的研究。本文采取文化研究的视角,尝试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模式――翻译社会学模式,即考察翻译场域中,翻译这一话语生产活动,如何在受到意识形态制约的 同时,通过不同途径(其中特别是通过主体性)获得各种资本,尤其是符号象征资本,对现有意识形态(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作用。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时期的文学翻译,特别是小说的翻译,加以研究。 本文认为:翻译这一社会行为,不仅是语言之间而是处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之中的转换活动,因而势必会受到当时意识形态的制约;同时,翻译作为一种话语生产活动,亦会因此生产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由此,翻译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 本文采取纵横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纵的即历史的跨度,考察这一时期翻译行为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从文化史与思想史的高度,概述这一时期的翻译史特征,史论结合,以史为辅,以论为主。其次,截取其中某个时间横断面,对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论者与译者,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包括梁启超、林 纾、苏曼殊、周氏兄弟),希冀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微观(文本分析)与宏观(文化研究)相结合,以微见著,从微观中看出宏观来,同时又能高屋建瓴, 从宏观解释微观,总结该时期的翻译活动的特征与规律。
Date of Award2006
Original languageChinese
Awarding Institution
  • Department of Translation
SupervisorKwok Pun Laurence WONG (Supervisor) & Nam Fung CHANG (Supervisor)

Cite this

'